有機質V.S.腐植質

2017061821:37

有機質V.S.腐植質

腐植質」與「有機殘體」的差異

1.腐植質相當穩定,溫帶地區黑鈣土中的腐植質平均保留時間可達870±50年;灰壤中的腐植質保留時間平均為250±60年。

有機殘體是不穩定的有機質,經過一段時間的耕作消耗後,土壤有機質含量就會很快下降,一旦有機質減少,氮素的轉化也就跟著減少,土壤肥力不足的現象就會發生。

2.腐植質具膠體特性,有很好的緩衝作用,而釋出的養分是漸進式,做為植物營養鹽,副作用較小。

有機殘體一般缺乏良好的緩衝作用,(有機肥料)施用不當常造成土壤鹽化,特別是施用雞糞(有機肥料含鹽基物頗多),在還原環境中有機殘體往往分解成有害物質(如H2S),引起作物根部傷害。(以上摘自網路)



101年高考三級 土壤學 土壤腐植質參考答案

Q:何謂土壤腐植質(humus)?如何形成?在農業上有何重要性?(20 分)

⋯⋯

土壤有機質可依其腐植化的程度分為不易分解穩定的腐植質和易分解不穩定的非腐植質兩部份,而腐植質是屬於已經微生物分解或部分分解,並因土壤不同理化特性的作用條件下再聚合轉化成短時間不會再快速降解的形態,無固定分子量與構造的非水溶性大分子的有機質,外觀為黑色或黑褐色,有巨大的表面積與表面電荷,是土壤長效的有機質,能促進土壤團粒穩定,增加土壤CEC,可提升土壤保水保肥特性,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故土壤有機質對土壤理化性質與肥力的影響,主要來自於腐植質的作用。

「腐植質」是從腐爛分解的物質中,再組合聚合成大分子量的化合物,腐植質因聚合物質及年代的不同,所聚合的物質之特性也有差別,一般常依萃取溶解的特性分成三種內含物:「腐植酸」、「黃酸」及「腐植素」,所以腐植質對土壤的影響會受腐植質組成比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目前台灣農業多為慣行農業,長時間額外添加化學肥料,若是可以妥善的利用有機廢棄物,可將植物的殘株或栽種綠肥等進一步的經由腐植化形成腐植質,成為土壤中長期的有機營養,除了可以避免額外添加肥料,更可以讓營養元素再回歸於土壤再次利用,達到永續農業栽培。